見城誌01-來去seh菜市仔
ISBN |
|
作者 |
李橙安、洪親慧、蘇福男、張維達、汪興國、池鐵中、林財正、蔡青玿、施寶駒、張美琴、吳珊珊、翁煒傑、吳宇倫、蕭英劭、沈小玦、陳郁棋 |
繪者 |
林佩穎 |
出版社 |
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|
瀏覽 |
641 次 |
我們所熟悉的傳統市場,最早是由「街市」開始,人們可能會聚集在港口或城門等交通便利的要道上,以趕集的方式進行發展,直到了日治時期以後,因衛生管理上的需求才開始有現代化市場的出現,傳統在街邊趕集的「街市」也從此時開始走入集中式的管理。
在販售的內容方面,早年的傳統市場多以鄰近地區或自家生產的食材為主,直到交通工具發達以後便開始往外拓展,甚至開始引進更多不同地方的物產,民眾的口味也愈趨於多元。
在傳統市場裡另一個受到關注的莫過於市場美食,這裡的美食通常代表著一個地方的「口味」,有些美食甚至跟當地的生活習慣或者是習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臺灣針對菜市場的研究較為匱乏,因為菜市場在發展有一定的特殊性,甚至經常是片段而且不連續的,例如所我們所熟悉的「埤仔頭市場」,民間雖都稱為「埤仔頭市場」,但卻歷經了數次的變遷和更名,但不論官方資料名字如何改,位置如何變遷,背後管理者如何易主,民眾仍習慣稱之為「埤仔頭市場」,然這也是探究上最大的困難之一,不論是訪談或者是文獻資料的判讀,都常讓人對它產生錯覺。
近幾年,傳統市場的保存發展逐漸受到衝擊,這其中包括社會層面、防疫層面和經營管理層面...等,鑒於此諸多因素,我們希望從舊城市場的探索,去了解一個城鎮的崛起,並從它的脈絡去看到不同族群以及聚落遷徙的的演變,甚至透是「口味」的尋找,去感受舊城的風土民情,更希望民眾可以舊由市場背後理事脈絡的爬梳,去了解這城市背後更多感人的故事。
電子連結 https://reurl.cc/nVgGe8